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背景下,电子模组作为核心部件,其质量把控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。据QYR最新调研,2024年中国X射线CT检测服务市场销售收入达到了76.18百万元,预计2031年可以达到188.11百万元,2025-2031期间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13.78%。这一增长背后,是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、电驱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内部缺陷检测需求的激增。然而,高密电子模组因结构复杂、材质厚重,传统检测手段难以全面覆盖微米级缺陷,行业长期面临“检测盲区多、效率低、成本高”的痛点。 日联在线CT:三大技术突破实现“智检合一” 日联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功率微焦点射线源与AI视觉算法,实现了检测能力的三重突破: 强穿透与大视野:180kV高能射线源可穿透280mm铝合金或铸铁外壳,兼容高度360mm、重量40kg的大型模组,解决了高密度材质带来的成像难题;
高速飞拍成像:采用360°连续飞拍技术,取代传统步进式成像,单次检测在3秒内完成三维重建,大幅提升检测效率;
AI精准识别: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与图像分割算法,实现对空焊、偏移、虚焊等多种缺陷的自动识别与定位,在线检测速度达到1.7秒/视场。
效果显著:误检率至0.1%以下,推动全检普及 该系统最大亮点在于其AI算法在真实产线环境中的表现。通过大量工业CT数据训练和模型优化,日联AI-CT系统在面对不同产品类型和缺陷形态时表现出强泛化能力。用户仅需少量样本即可完成算法适配,快速部署于多种复杂产品的检测流程中。 据实际应用反馈,该系统将误检率稳定控制在0.1%以下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这不仅意味着质量控制的本质提升,更将传统质检中的“概率性损失”转化为“确定性利润”,为电子制造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。 在高端电子制造迈向“零缺陷”管理的进程中,日联AI在线CT系统的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。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,更体现了工业质检从“事后抽检”转向“过程全检”的范式转变。尤其在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高成长性行业,量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制造的痛点。该方案通过AI与成像技术的深度融合,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大幅提升速度,使全检在生产节拍内成为可能,从而真正实现质量控制前移。 从行业生态角度看,这种高度集成化、智能化的检测解决方案,有望推动国内电子制造业形成“设计-制造-质检”闭环优化,提升行业整体良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。未来,随着算法持续迭代和多场景适配,AI+CT的技术路线或将成为智能工厂的标准配置,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推荐阅读: (正文已结束) (编辑:喜羊羊)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 |